沈阳焦虑症医院确选精神病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,觉得不舒服、不自然,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。严重的情形是,社交焦虑症患者,每天的各种活动如走路、购物、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。他们不仅与“权威人士”交往困难,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。
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,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、缺少社会支持、自我意识感强、自卑、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。
通过暴露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社交焦虑症状
一、改变行为
害羞和社交焦虑的人,在社交情境中往往有两种行为表现:有些人会退缩压抑,拒绝与他人交流,在团体中沉默不语;还有一些人完全相反,他们表现得过于活跃,用滔滔不绝来掩饰内在的焦虑,或者不自觉地讨好别人。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亲身实践,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位置。
二、减少生理唤起
害羞和社交焦虑的人害怕社交情境,常常出现脸红、出汗、颤抖、心率过快等不适症状。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看到自己的不正常,自己的笨拙已昭之天下。其实,这是一种夸大。他们的身体状况要比自己感觉的好得多,自身的不适应表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。如果不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和感觉,尽管感到焦虑,他们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得很出色,而在这个过程中,那些不适应的生理状态最终也会消失。
三、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
对备受害羞和社交焦虑症状困扰的人来说,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极具破坏性的。他们需要调整对自我、对他人的不良认知,以及不当的归因风格,这也是克服社交焦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。
四、识别并调整负性情绪
尴尬、羞耻、内疚等消极情绪状态,会加剧害羞和社交焦虑的人外在回避行为。他们经常使用一种情绪推理的方式,来强化扭曲的自我概念。比如,有来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,总是表现得很笨拙。咨询师问他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一信念呢?他会举出一大串消极的感受和难过的经验。他的逻辑是:“因为我感觉很羞耻,所以我是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人。如果我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,我怎么会感觉很羞耻呢?”
沈阳焦虑症医院确选精神病研究表明,害羞和社交焦虑的人常常是受人喜欢的,只是当他们不说话、安静沉默时,他们在交流对象的眼里才会是个负担,才会让对方表现出消极、负面的回应。其实,害羞、焦虑、回避、退缩、不安,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状况。没有人天生擅长社交,也没有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应对自如。社会适应是一个持续积累,不断抵达的过程。